当前位置:三明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今日要闻 > 正文

台前幕后看春晚:四个分会场是怎么建起来的?

今日要闻 | 来源:央视新闻 2016-02-11 16:58:45 我要评论
[导读]实行主、分会场演播形式是今年春晚的一大创新。泉州会场巨船扬帆,西安会场歌舞豪迈,广州会场机器人翩翩起舞,呼伦贝尔会场蒙古包内外激情洋溢。春晚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把日常的风景,搭建成适合电视直播的春晚舞台的呢?
    实行主、分会场演播形式是今年春晚的一大创新。泉州会场巨船扬帆,西安会场歌舞豪迈,广州会场机器人翩翩起舞,呼伦贝尔会场蒙古包内外激情洋溢。春晚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把日常的风景,搭建成适合电视直播的春晚舞台的呢?

泉州:钢筋铁骨铸宝船

点击查看大图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分会场的主舞台上,最显眼的就是一艘巨大的帆船。伴随着高亢的船工号子,海峡两岸人民开渔、捕鱼的一幕幕劳动场景得到了艺术化的再现,让人感受到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温情主题。为了将大船做得尽善尽美,泉州分会场的舞美负责人周珏和他的同事到处寻找造型,还多次跑去博物馆征询意见。

泉州分会场的舞美负责人周珏:“有一种叫福船,那是更久更久远的,我们最后选择了郑和宝船,这样更有代表性,代表当时的一种开放。走向海洋的一个象征。”

最后,他们选定了体量更大、造型更具张力的郑和宝船。由于这艘大船不仅仅是舞台布景,还是舞蹈演员们的表演舞台,船身用钢筋铸造,非常结实,就连桅杆都选用了钢管。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了这艘巨船的建造过程。随着时间推移,雄伟的古代商船渐渐成型,终于在春晚当天大放光彩。

西安:基本全是现成的

点击查看大图

除夕之夜,西安分会场流光溢彩的瓮城,不知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灵。美轮美奂的盛景,出自这个年轻的男孩之手。西安分会场舞美负责人唐勇说,在他心里,厚重雄浑的城墙就是西安,就是中国。

西安分会场的舞美布景,一共用了300多个大红灯笼。既与一号厅主会场遥相呼应,又符合西北人民节俭、朴实的本色。唐勇说,幕后英雄是那些当地的手工艺人。他们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赶制花灯。

唐勇说:“那几天西安有零下10度左右。由于太冷太干,一吹风,好多东西包括那些布绷都不平整。每天他们从早上8、9点就开始干,然后到晚上11、12点,都特别辛苦的。”

广州:岭南文化的盛大路演

点击查看大图

其它三个分会场,都是利用现成的景观。而广州分会场为了让观众看到最精华的珠江夜景,只能选在一个地面不够平整的地段。需要搭建的舞台面积,共计3000多平米之多。由于加入了高科技元素,对舞美工程的要求也格外苛刻。那些可爱的小机器人,对舞台的挑剔度就特别高。

广州分会场舞美设计负责人徐来宾:“因为机器人站在这个地方进行跳舞的时候,它稍微有一个小动作,一不小心,一下子机器人就倒了。如果一个机器人倒了,就有可能整个舞台上机器人塔罗牌一样全倒了。”

除夕之夜,在盛大的“灯光秀”背景衬托下,首次成为央视春晚分会场所在地的广州,上演了一场岭南非遗文化的盛大路演。540名机器人舞蹈演员打出“冲向巅峰”字样的那一刻,将节目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呼伦贝尔:原汁原味草原风

点击查看大图

当镜头从珠江两岸的花潮灯海,移向内蒙古的白雪和篝火,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到了最浓烈、最纯正的草原民族风。这次,春晚把舞台搭在了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牧民家的大门口。这样的选址标准,美了观众,乐了牧民,却辛苦了幕后的工作者。

呼伦贝尔分会场舞美设计负责人宋晨:“像我们的一号包,其实就属于牧民的一个用餐的地方,你想在山头上一个大包,里边什么都没有,木头桩子,然后上面只挂些彩布,周围一圈都是哈达,这个雪地,就是像这一圈外景基本都是,就是一个空场子。”

宋晨,呼伦贝尔分会场的舞美负责人。这个25岁的小伙子,第一次来到塞外大草原,就被这里的文化深深迷住了。这里的冻土有一米多,在搭设舞台时,下桩、打柱子都非常困难。在低温下,有时连胶水都会失灵。

宋晨:“施工期正好是三九前几天那阵儿,最冷的时候也是,是历史最低,40多度。人基本上,最冷的那时候在外面呆两分钟腿就已经麻了。”

在蒙古包内外,其实有许多摆设,都在摄像机根本拍不到的地方。宋晨却要求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当地习俗。在他看来,这代表着春晚剧组对草原文化的尊重。

宋晨说:“苏鲁锭本来想放在里面,完了觉得不太合适,当地必须苏鲁锭和成吉思汗像一起摆放才比较,才是最正宗的这么一个位置。然后包括里面的那些道具摆放,东边是给女士的,西边是给男士的,这个全羊,全羊的摆放,两边是那个羊脊背,这是最大的礼节,然后九张桌子也是咱当地的大数。”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