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明蓝房网 > 新房中心 > 楼盘速递 > 正文

“三明的航空之路” 永安籍中国航空先驱李宝焌、刘佐成

楼盘速递 | 来源:三明日报 2015-12-04 10:47:45 我要评论
[导读]11月24日,三明沙县机场全体员工正式进入航站区内办公,为年底顺利通航作准备。百年前永安籍中国航空先驱李宝焌和刘佐成憧憬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如今三明人乘飞机出行的愿望即将梦想成真。
点击查看大图

刘佐成塑像

点击查看大图

李宝焌故居

11月24日,三明沙县机场全体员工正式进入航站区内办公,为年底顺利通航作准备。百年前永安籍中国航空先驱李宝焌和刘佐成憧憬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如今三明人乘飞机出行的愿望即将梦想成真。

100多年前,中国航空先驱的李宝焌和刘佐成,在中国本土主持兴建了第一个机场,发起组织了第一个航空研究会,发表了第一篇航空论文,研制并试飞了第一架飞机、第一次提出了空战的概念……

李宝焌和刘佐成对中国航空事业的贡献,彪炳史册;但是,他们生前的个人事迹,却只是散落在永安民间记忆中。三明沙县机场即将正式通航之际,记者来到他们的出生地——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曹远镇清水池村采访,和他们的后世子孙一起追忆两位航空先驱百年前的飞天梦想。

崇尚新学,信仰三民主义

1887年,李宝焌出生在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的一个富商家庭。他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李宝焌生前没有亲生孩子,于是,他的两个哥哥各过继一个孩子给他,其中一个名叫李贤河。李道顺是李贤河的孙子,他曾听长辈们介绍:儿时的李宝焌个性坚毅、聪颖好学,深得其父李翔富的喜爱。

1903年12月,16岁的李宝焌由于厌倦科举考试,决定离家前往福州,到刚开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学习新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比他大3岁的永安人刘佐成。刘佐成家住曹远镇清水池村,如今,他的家已成了刘家祠堂,他的后人都已离开家乡,外出工作、生活。只有他家原本的邻居刘如响,还住在清水池村。刘如响的父亲刘观光曾担任刘佐成的副官,而他自己则是刘佐成的儿子刘崇明生前最好的朋友。

据刘如响介绍,刘佐成家原本贫苦,祖上是做豆腐的,刘佐成的父亲刘家树在修建豆腐作坊的灶台时,意外挖到了两大坛子的银元,从此家道中兴,生意越做越大,开始到上海等地经营笋干、木柴。富起来的刘家树,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决定将刚中了秀才的刘佐成,送到福州学习新学。

身在异乡的李宝焌、刘佐成,时常在一起学习、交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06年12月,两人以优异的成绩,从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并被清政府选送赴日本留学。两人先在同文书院、宏文书院、工兵航校,学习日语和理化知识,之后,进入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学习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知识。

在日本留学期间,两人的眼界开阔了不少,还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不久,两人加入中国同盟会,树立了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刻苦钻研,学成奉召回国

20世纪初,世界航空事业刚刚起步。“绝不能让中国在航空领域还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李道顺说,长辈们告诉他,这是他的太爷爷李宝焌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许,这就是李宝焌与刘佐成决定共同投身中国航空事业的初衷。

在早稻田大学,李宝焌和刘佐成刻苦钻研飞行理论,在飞机制造方面时有创见,还在日本《朝日新闻》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研究心得。在中国同盟会和爱国华侨的资助下,1910年6月,李宝焌、刘佐成在日本东京合作自制了一架飞机。两人的研究,引起了中、日两国政府的注意。不久,清政府摄政王载沣电召他们回国。

1910年8月15日,两人随同清政府驻日公使胡惟德携带自制飞机回到国内。当时国内报纸曾有报道:李宝焌、刘佐成在日本研制成“单页飞行机一具,屡经试验,颇见成效”,因“此种秘密研究,关系匪浅,侨寓外邦,诸多不便,是以驻日公使深知为难之处,于月前资送回国。”至此,中国大地上有了第一架国人自制的飞机。

据刘如响从刘佐成之子刘崇明处了解到,当时刘佐成想要将研制飞机的试验数据资料带回国内,但是遭到日本政府方面的阻挠。为了能将核心数据带回,刘佐成故意用刺刀划伤了左腿,并将机密材料用油布包好,外面再包上纱布,伪装成绷带,绑在伤口处,才躲过了日本方面的检查。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很多重要的试验数据资料,被日本政府扣留了。

点击查看大图

李宝焌留学日本时的照片

点击查看大图

刘佐成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时的照片

试制飞机,成为航空先驱

李宝焌、刘佐成到北京后,清政府随即拨款,在北京南苑庑甸毅军操场,建筑厂棚,并从日本买来机件,让他们试制飞机。至此,他们成为中国本土上的第一代飞机制造家,并主持兴建了国内第一个飞机场——北京南苑机场。

在北京南苑机场建设期间,为了更好地进行飞行理论研究,1910年11月19日,李宝焌、刘佐成决定发起成立航空研究会,这是中国本土的第一个航空研究会。他们在《大公报》发表了《航空研究会发起及简章》,并提醒国人说,世界航空事业刚刚起步,中国要抓住机遇,“勿再事事落人之后”。

1910年12月,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了李宝焌和刘佐成的航空论文《研究飞行机报告》,被航空界称为我国第一篇航空论文。在论文中,两位航空先驱提出许多理论,如风气之力(空气动力)、向后焚烧而推前(喷气推进)等,特别是提出喷气推进的理论。

论文中提出“向后焚烧而推前(喷气推进)”的观点,至今,航空界的学者仍认为,这是喷气式发动机的最初设想。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

1911年3月,李宝焌、刘佐成合作试制飞机成功,这是中国在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但是,这架飞机因为发动机损坏,在试飞时不幸坠落。驾机试飞的刘佐成身负重伤,从此再也不能驾机。而他和李宝焌也因此事引起了清政府的极大不满。矢志不渝,借款建造飞机

1911年4月,李宝焌、刘佐成因担心被清政府追责,回到家乡永安。但是,他们并未放弃研制飞机的想法。

据李道顺介绍,李宝焌还曾计划在家乡修建一个飞行试验场,用于继续试制螺旋桨飞机。为了寻找较好的净空环境,李宝焌天天在家乡周围的村庄巡逛,最后他把场址选在了洋峰村百坟窠。可是,后来辛亥革命爆发,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这个计划随之夭折。而此时的刘佐成,也在家中一边养伤,一边研习飞行理论。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召李宝焌、刘佐成赴南京任职。之后,李宝焌担任南京国民政府飞行营营长,而刘佐成则担任了南京卫戍司令部交通团团附。

1912年3月,李宝焌、刘佐成制作的飞机在南京试飞成功。但不久后,由于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李宝焌、刘佐成建造飞机的事业再次停滞下来。

为了继续建造飞机,李宝焌通过父亲李翔富名义,找到了上海笋干行总经理、沙县人章庆侯进行借款。章庆侯帮李宝焌筹措到了巨款后,李宝焌继续回到南京,建造飞机。

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李宝焌更加努力工作,但因积劳成疾,于1912年10月6日去世,享年26岁。李宝焌去世后,李翔富将全部家业变卖了,仍不够偿还李宝焌借的巨款,因而被告入狱,后由李宝焌的大哥李宝镛代父坐牢。一年后,李翔富也撒手人寰,李家从此家道中落。

国难身故,梦想留待后人

虽然李宝焌、刘佐成制造出的飞机还十分简陋,但他们对航空的认识已超越了飞机本身。1911年,他们曾发表文章称,“数年后必有空中之战斗”,“此后须决胜负于空中”。有航空界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空战的概念,在当时飞机还很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就已预见飞机能投弹、安装机关炮射击、高空摄影侦察等实战价值,实属不易。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刘佐成回到福建,后又到了日本,漂泊不定。1920年,刘佐成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航空大队长,后兼保定航空学校教官。期间,刘佐成培养出多名优秀的飞机员,其中沙县的刘芳秀,后名刘牧群(19051979),曾任国民党空军训练少将司令,带眷去台湾。

1921年,刘佐成在天津创办出版发行《飞行杂志》。北伐胜利后,刘佐成到南京政府任航空署参谋,并继续主编《飞行杂志》。他撰写的《中国航空沿革纪略》一书于1930年在南京出版发行。抗战前夕,刘佐成被派往福州,主持修建王庄机场,后任福州飞机场场长、国民党空军将乐办事处主任等职。

刘佐成一生洁身自好,不贪钱财。在追随孙中山时期,他将家里的钱,都买了军火,支援革命党人。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又暗中资助共产党,支持中国革命事业。1943年9月20日,刘佐成在贫困交加中与世长辞,享年60岁。遵照他的遗嘱“抗日未胜利,丧仪从简”,归葬于青水池新坵余厝山坡上(详见本报2014年9月5日《航空先驱的抗战岁月——“中国飞机制造第一人”刘佐成的故事》)。

那时,日本人还在肆虐中国,山河破碎、国人受辱,刘佐成没能实现的航空救国的梦想,只好留待后人了。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李晓东]